結構膠一般指強度高(壓縮強度>65MPa,粘接強度>30MPa,抗剪強度>18MPa),能用于結構構件,傳遞載荷,承受較大應力的特種粘合劑。同時耐老化、耐介質、耐疲勞性也較好,并具有一定的韌性。而普通膠相對強度較低、耐久性較差,不能用于結構構件。
在土木工程中結構膠應用廣泛,主要用于承受較大外力的結構構件的錨固、加固、連接、改造;如粘鋼、粘碳纖維、植筋、螺栓錨固、裂縫補強、孔洞修補、道釘固定等。
土木工程所用結構膠對強度、耐久性要求較高;但受施工環(huán)境、條件、工藝所限,又要求結構膠須常溫不加熱固化良好,有一定的操作時間(>30分鐘),貯藏條件不苛刻,有穩(wěn)定保質期,單價也不能太高,這就將許多膠粘劑排除在外,目前只有雙組分的高分子預聚體較為實用。
結構膠的性能跟使用溫度有較大關系,因為溫度影響雙組分結構膠的固化速度與最終固化程度。5∽40℃范圍使用較好。超過40℃,固化加快,操作時間縮短,應注意減少每次的配制量,配好后立刻使用,攤涂開,以防止暴聚。低于5℃,固化較慢,固化程度也受影響,最好采取適當加溫措施,例如可采用碘鎢燈、紅外線燈、電爐或水浴等增溫方式對膠使用前預熱至20∽40℃左右。如能對粘貼部位持續(xù)加溫,并維持24小時左右,效果最好。
冬季施工中遇氣溫驟降,結構膠A組分偶爾有結晶現(xiàn)象,只須加溫50∽80℃左右,維持30分鐘左右,待融解攪勻后即可使用,對固化性能無影響。
只有A、B組膠盡可能的精確完全反應,才能實現(xiàn)結構膠的高強度,生產(chǎn)廠家的推薦配比,是以大量試驗數(shù)據(jù)為基礎的,施工中應遵循此比例,誤差應控制在3%以內。
結構膠重在完全反應,任何溶劑、稀釋劑、填料的添加都有可能對結構膠的強度、耐久性產(chǎn)生負面影響。而且每個廠家的原料、反應機理不盡相同,若有需要,一定首先咨詢生產(chǎn)廠家再做決定。
結構膠由系列化學物質構成,部分成分對皮膚有刺激性,產(chǎn)品固化后清除不易,所以施工人員最好穿工作服,戴手套,戴護目鏡,盡量避免肌膚、頭發(fā)、衣物直接與之接觸。使用場所宜通風良好,粘在皮膚上用水沖去即可,但濺進眼睛立即大量潔凈水清洗,并盡快就醫(yī)。簡單的勞動保護??善鸬斤@著的效果,例如個別人可能有過敏反應,但僅僅戴手套和護目鏡就能克服。
現(xiàn)在,結構膠一般都加入防沉淀的新材料,基本上解決了儲存一段時間后,結構膠組分沉淀不勻的現(xiàn)象。但使用前,用細棒將包裝桶內攪的膠適當攪拌,總是有益的。但應注意A、B膠不能混用同一細棒。
結構膠雙組分混合后,超過使用期,開始不可逆轉的固化,若不能及時用完,就意味著不得不舍棄,這將給你造成不必要的經(jīng)濟損失,所以預估每次的配膠量是重要的。環(huán)境中一些不引起注意的物質,如水氣,灰塵對結構膠都沒有任何正面作用,所以取膠后蓋上桶蓋是良好的習慣。
少量的配膠,攪拌器可用光滑的細鋼筋,手工攪拌。大量的配膠攪拌器可由電錘和攪拌齒組成,攪拌齒可用電錘鉆頭端部焊接十字形Φ14鋼筋制成。
雙組分混合攪拌均勻對結構膠有無與倫比的重要性,結構膠的黏度越大,攪拌時間應越長,但一般5~10分鐘即可。一些結構膠A、B組分顏色反差大,容易判斷出攪拌均勻與否,但不應成為減少攪拌時間的理由。
結構膠應貯存于陰涼、干燥、通風處,禁止露天堆放。超過貯存期,可按規(guī)定的項目進行檢驗,如結果符合要求,仍可使用。
錨桿種植后,常需焊接接長,由于焊接僅為短時間升溫,試驗表明,焊接部位距離錨固端大于30cm,對錨固力無不良影響。如果焊接部位緊鄰錨固端,最好選擇先焊后錨。螺母與螺桿的點焊對錨固力無影響。
鉆孔孔徑可按較鋼筋直徑大4∽10mm選取,小鋼筋取低值,大鋼筋取高值,孔徑宜大不宜小。
除非設計錨固力較小,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15,否則應采取附加措施(如加密箍筋、加固混凝土等)。
植筋施工中相鄰兩根錨筋凈距宜大于3d,但有些構件,例如柱頭植筋,截面尺寸有限,梁、柱鋼筋交錯,常遇到實際能鉆成的孔有的相距很近,有的實際凈距僅1d左右。此時為消除群錨的不利影響,可采用將鋼筋合并,增大錨固長度的變通措施。
A、錨固力主要取決于結構膠性能和混凝土強度(強度等級C15以下砼,應適當增加錨固長度),同時邊距越大、箍筋越密,錨固力越高。配筋混凝土植筋,鋼筋均宜植在箍筋、分布筋內側。
B、根據(jù)錨栓設計錨固力的大小,錨固長度可由現(xiàn)場拉拔試驗確定。對于Z型植筋膠,錨固15d(基材C15砼以上)錨固力均大于錨栓屈服值,若實際上錨栓僅需小的錨固力,可按比例減少錨固長度,但不宜小于5d。
潮濕的界面對結構膠耐久粘接力有一定負面影響,所以粘接界面最好保持干燥。
基材中配筋有利于錨筋荷載向更大的范圍傳遞、分散,利于錨固力的提高。素混凝土(巖石)沒有配筋,錨筋荷載全靠有限范圍的混凝土(巖石)承受,此時混凝土(巖石)的強度高低、是否致密無裂縫對錨固力有決定性的影響,所以當設計充分利用鋼筋強度時,15d的錨固深度可作為參考,具體錨固參數(shù),宜通過現(xiàn)場試驗確定。
基材中鋼筋過密,難以成孔是植筋施工常遇到的難題,錨筋直徑越大,問題越突出。例如25鋼筋植筋,要求鉆孔孔徑大于30mm,但有時基材主筋凈距僅28mm,造成不能成孔。此時可按照截面面積相等的原則,用2根18錨筋代替,鉆孔孔徑僅需22mm,可解決不能成孔的問題。但鉆孔深度不應減少,應與原設計深度相同。
顯然,因表面形態(tài)差異,同樣情況下,螺紋鋼錨固效果優(yōu)于圓鋼。當基材強度不小于C15時,15d的錨固深度圓鋼、螺紋鋼抗拔力均大于鋼筋屈服值;若繼續(xù)加荷至破壞,除破壞形態(tài)為基材錐形破壞外,螺紋鋼一般表現(xiàn)為鋼筋縮徑、拔斷;圓鋼則有時拔斷,有時拔出。
當加荷值大于屈服值20%時,能持荷一段時間(約10-30分鐘),讓圓鋼縮徑變形發(fā)揮充分時,易發(fā)生拔斷破壞。當無停頓直線加荷,鋼筋縮徑變形難以發(fā)揮充分,易發(fā)生拔出破壞。若能增加錨固長度至20d~25d,即使無停頓直線加荷,圓鋼一般也表現(xiàn)為拔斷破壞。